太平洋鹦鹉

太平洋鹦鹉-->简介:
太平洋鹦鹉:别名太平洋鹦哥,为鹦形目、鹦鹉科、鹦哥属鸟类,原产于南美洲厄瓜多尔西部至秘鲁西北部境内,安地斯山脉旁的太平洋沿岸地区,野生于海拔1000m以下的干燥林地、荆棘灌丛、落叶性森林、香蕉与芒果园等地。1847年命名,单一物种,无亚种。
太平洋鹦鹉-->形态特征:
太平洋鹦哥体长12.5厘米,体重33克。顶冠,额头,脸颊和喉咙浅黄绿色,眼睛后面有蓝眼纹,枕和后颈蓝灰色,翕灰绿色,上背部和小覆羽至翼肩灰褐色,下背部,臀部,小覆羽和腋羽深钴蓝色,初级和次级覆羽深蓝色,次级覆羽外侧的羽毛和初级飞羽内侧羽毛深蓝色。下体绿色,侧面和胸部两侧灰色。鸟喙角质色,眼睛褐色。雌鸟在雄鸟的蓝色翅膀处则是绿色,眼睛和臀部背后具蓝色色调,枕和后颈蓝灰色,幼鸟灰色,下体苍白。
太平洋鹦鹉-->习性:
主要栖息在干燥的林地,如荆棘灌木丛、落叶性森林、香蕉与芒果园等从海平线至海拔1000米以下的地区。繁殖期外通常4~10只左右成群活动,在觅食区有时也会聚集数百只。天然食物有种子、浆果、水果、仙人掌的果实等。在飞行时的呼叫是一片嗡嗡声和叽叽喳喳的声音。喜欢洗澡。
典型攀禽,小型鹦鹉,体羽绿色,因体型小、性格好受到爱鸟人士喜爱。优点很多,美丽、安静、比较害羞,但比较容易饲养,会很快会适应新环境的,非常适合新手饲养。
太平洋鹦鹉-->喂养:
繁殖期外通常4~10只左右成群活动,在觅食区有时也会聚集数百只,筑巢于树洞里,通常在1~5月间进入繁殖季,窝卵数约4~6枚,有时一次连续扶养两窝。
人工繁殖难度不高,建议成对分开繁殖,全年都可繁殖,通常一窝产4~6颗卵,孵化期20~22天,羽毛长成需4~5星期,幼鸟约于10个月后就成熟了,但是至少等到它们近2岁时再繁殖会比较理想。
共0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