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尾鹦鹉

鸡尾鹦鹉-->简介:
鸡尾鹦鹉因头上有冠羽,又名高冠鹦鹉、玄风。鸡尾鹦鹉分布在澳洲中部一带,主要栖息在森林边缘地区。
鸡尾鹦鹉极具观赏价值,其身体较为强健,适应力好,容易饲养,早已家化并培育了不同颜色的许多品种,成为普通家庭的玩赏笼养鸟。该品种不会学人语,叫声也不是很悦耳,但观赏性极高。
鸡尾鹦鹉-->形态特征:
鸡尾鹦鹉体长32-33厘米,翅膀长度约16-18厘米,野生的顶冠长4-6厘米,饲养驯养的冠毛长4-11厘米。体重80-100克寿命20年,已知的活得最久达36周岁。是凤头鹦鹉科中的一种小型鹦鹉。类似于其他一些凤头鹦鹉的特征,比如葵花凤头鹦鹉,鸡尾鹦鹉也有一个竖立在脑袋上的顶冠。除此以外,鸡尾鹦鹉和葵花凤头鹦鹉也具有其他一些相同或类似的特征,如面部的羽毛都会将嘴巴的两侧遮盖住,而这一特征在凤头鹦鹉家族以外的鹦鹉品种中很少具有。与大部分葵花凤头鹦鹉相区别的是,鸡尾鹦鹉具有长长的尾羽,尾羽的长度大约相当于身长的一半左右。而鸡尾鹦鹉具有显著特点的顶冠会在受到惊吓或兴奋的时候直立起来,顶冠呈现倾斜状态则表明鸟儿此时处于比较放松的精神状态。
鸡尾鹦鹉的羽毛一般是中度灰色的,身体下部颜色比较浅,橙色脸颊,翅膀上有白色的大羽斑。雌性鸡尾鹦鹉的翅膀下缀有一排黄色的小点,但雄性鸡尾鹦鹉则没有这一特征。存在一些其他种类的突变,例如具有淡黄色羽毛的黄化鸡尾鹦鹉。雌性的黄化鸡尾鹦鹉也具有带斑点的尾羽。雄鸟和雌鸟都有黄色的脸部羽毛:雌性鸡尾鹦鹉的嘴巴和眼睛周围覆盖着黄色的被毛,而雄性鸡尾鹦鹉的脑袋大部分和顶冠的前部羽毛是黄色的。
鸡尾鹦鹉-->习性:
主要栖息在干燥与半干燥的各种林地、灌木丛、河流边的森林区、荆棘丛、果园、农场田园、平原、路边等地区。
野生鸡尾鹦鹉通常会进食果实、种子及果仁,因此在农业区被视为害鸟。不同季节会有不同种类的食物供它们食用,因此它们可得到多种食物从而达到营养均衡。
种子是鸡尾鹦鹉的首选食物,它们便进化出锋利的喙,提高脱壳和食用效率。鸡尾鹦鹉会在开阔的地方觅食草、灌木、树木等的干种子,但也会食用新鲜种子,并通常从水坑等淡水池中获取水源。
鸡尾鹦鹉会在受惊或兴奋时将鲜黄色头冠竖起;在愤怒或自卫时,会将鲜黄色头冠紧贴头部;平时放松时头冠微微倾斜。
发声在两性沟通中起着重要作用。交配前,母鸟在保持尾羽直立(表示准备就绪)的同时发出沉闷的声音。公鸟则发出更具侵略性的声音,它们也会做出各种身体行为来配合它们发出的声音,并用喙快速敲击以引起母鸟的注意。
鸡尾鹦鹉与一些其他的鹦鹉不同,它们并不能准确模仿人的声音,但具有模仿旋律的能力。高音调的啁啾声表示受到威胁,并且通过音调和持续时间,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确定威胁的大小。例如,低音调的叫声可能表明威胁较小,而在飞行时发出高音调的叫声表明威胁严重到足以立即逃避。另外因为鸡尾鹦鹉的叫声非常响亮,所以它们可以在相对较远的距离进行交流。
鸡尾鹦鹉-->喂养:
鸡尾鹦鹉体格健壮,抗病力强,耐粗饲料,较容易饲养和繁殖,在一般饲养条件下很少发生死亡现象。但要注意不要断食、断水,饲料不要太单一。作为观赏鸟或驯鸟也可用鹦鹉架饲养。由于它善于攀缘,喜欢啃咬木质,鸡尾鹦鹉的饲养应使用金属笼,每对鸡尾鹦鹉的繁殖笼大小为长60厘米、宽45厘米、高40厘米,栖杠宜选用硬木或硬树枝,直径2厘米左右。食水用具应结实、稳妥,,防止被咬坏或蹬翻。巢箱可用五合板制成封闭式的巢箱,大小为长30厘米、宽20厘米、高16厘米,中间最好加一块5厘米高的隔板,巢箱正面开一个6-7厘米的出入孔,内垫锯末。沙盘最好用铁皮托盘。水罐每天或隔大清洗1次,更换清洁饮水。青菜每天或隔天喂1次。沙盘每周清理1-2次,食罐、水罐及用具应每月消毒1次。春秋两季气温变化较大,要注意调节室温,预防疾病的发生。冬季注意保暖,室内温度不低于16℃。夏季温度较高,一般在30℃以上时应加强通风。
饲料饮食 饲料主要有谷子、黍子、稗子、稻谷、麻籽、葵花籽、鸡蛋小米、油菜或其它青菜等。1·粒料搭配比例谷子40%,黍子20%,稻于10%,麻籽20%,葵花子10%,把几种饲料混合均匀即可。2·鸡蛋小米在配鸡蛋小米时,应在每1千克小米中加2克食盐和4-6克多种维生素、钙粉和微量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