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
底部
回到
顶部
所在位置:-> 宠物之家-> 宠物百科-> 宠物详情

鹩哥

原产地: 体型: 寿命: 参考价:
cwbk
鹩哥-->简介:

鹩哥:别名秦吉了、九宫鸟,原产于亚洲中国、印度、缅甸、泰国、中南半岛,多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区的次生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竹林和混交林中。1758年命名,共有7个亚种。

在市场中非常受人欢迎,丛小开始饲养,它能变得比较亲人,能为以后的训练增加不少方便。虽然外表没有鹦鹉那样花花绿绿,观赏价值稍逊,但依靠高超的才艺和温和的性格,俘获了一大波忠粉,饲养它们的乐趣可一点也不少。 体形较大的观赏鸟类,体羽漆黑,带蓝绿色金属光泽,头侧具桔黄色肉垂及肉裾。善鸣,叫声响亮清晰,是声音模仿能力最强的鸟类,可发出多种有旋律的音调,并能模仿其他鸟类鸣叫、甚至学会很多简单的人类语言。


鹩哥-->形态特征:

鹩哥通体黑色,头和颈具紫黑色金属光泽。眼先和头侧被以绒黑色短羽,头顶中央羽毛硬密而卷曲,雄性成鸟嘴须发达;额至头顶辉黑色,头侧被以绒黑色短羽;头后有两片桔黄色肉垂;眼下后方部分裸露;上体的后颈、肩和两翅内侧覆羽均为辉紫铜色;下背、腰及尾上覆羽呈金属绿色;飞羽黑色,第2-7枚初级飞羽内翈横贯白斑,飞翔时更为明显;尾羽黑色,沾辉绿色。颏、喉至前颈紫黑色;前胸铜绿色;腹部蓝紫铜色,腹中央和尾下覆羽羽端具狭窄白色羽缘。雌鸟体色与雄鸟相似。幼鸟上体褐黑色;头后肉垂缺如;头部裸露部分不如成鸟显著。两胁和腹部具狭窄白色羽缘。离趾型足,趾三前一后,后趾与中趾等长;腿细弱,跗跖后缘鳞片常愈合为整块鳞板;雀腭型头骨。

虹膜暗褐,外圈白色;嘴峰桔红色;跗蹠柠檬黄色;肉垂及裸露脸部黄或深黄色。


鹩哥-->习性:

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区的次生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竹林和混交林中,尤以林缘疏林地区较常见,也见于耕地、旷野和村寨附近的小块树林中。

常聚3-5只的小群活动,冬季则多集成10-20只的大群。社会性行为极强,若其群中的一只鸣叫,其他鸟则长时间地在附近徘徊鸣叫。鸣声清脆、响亮而婉转多变,繁殖期间更善鸣叫,常常彼此互相呼应。多变,而且能模仿其他鸟类鸣叫、甚至学会简单的人类语言。

主要以蝗虫、蚱蜢、白蚁等昆虫为食,也吃无花果、榕果等植物果实和种子。嗜吃野果。果树上的果实成熟期间,尤其是无花果或类似多果肉的果实成熟季节,常和其他嗜吃果实的鸟类大群光临。也兼吃昆虫,如蚱蜢、白蚁等。


鹩哥-->喂养:

繁殖期4-6月。营巢于乔木上,常成对或2-3对在同一树上或邻近树上繁殖。巢位多选择在死树或腐朽树木上的天然树洞中,常常利用旧巢,也能用嘴将小的洞口扩大和清理出洞内的木质。巢内有时垫有枯草叶、羽毛和蛇皮,有时无任何内垫物。每窝产卵2-3枚。多为3枚。卵蓝绿色,有时被有深栗色或红褐色斑点。卵的大小为33-38毫米×24-26毫米,平均36.5毫米×25.5毫米。

鹩哥雏鸟出壳后,雌、雄鸟哺育,每天数次喂雏鸟啄碎的黄粉虫,育雏开始是以雌鸟为主,30天后雄鸟喂雏次数多于雌鸟。育雏食物以黄粉虫和其它昆虫为主,并补充钙质,在缺乏昆虫时,亲鸟的各种食物均可喂雏。雏鸟8日龄睁眼,11日龄时头部肉垂明显,14日龄时体表盖满黑色的雏羽,20日龄时头颈部肉垂已接近成鸟的形状,但略小且颜色浅。雏鸟在26日龄时离巢,并能返回巢内过夜,30日龄左右时,雏鸟离开亲鸟独立生活。

0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