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文鸟

灰文鸟-->简介:
禾雀,又称灰文鸟、灰芙蓉、文鸟、白芙蓉,原产于亚洲苏门答腊、马来半岛、爪哇等地。原产地数量之多,就像中国的麻雀。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也容易繁殖,并可以在人类居住较多的地方栖息。
禾雀是世界各国最大众化的笼鸟之一,形态和羽色优美,人工饲养下容易繁殖,还可驯化为手玩鸟,为人们表演各种有趣的技艺,深受国内外笼鸟爱好者欢迎。特别受欧美、日本人的欢迎。
禾雀被作为笼养鸟已有几个世纪,曾被用作中国占卜术中灵雀占卜的“媒鸟”。
灰文鸟-->形态特征:
雌雄羽色相似。额、头顶、枕、眼先、眼周辉黑色,颊、脸、耳羽下方和耳羽白色,彼此连结在头部形成一大块白斑。背、肩、腰、翅上覆羽和内侧飞羽蓝灰色,下腰、尾上覆羽和尾羽黑色,飞羽浅褐色具窄的灰色羽缘。颏和上喉黑色,下喉、颈侧、胸和胸侧鸽灰色,腹和两胁葡萄灰色或葡萄红色,尾下覆羽白色有时微缀以葡萄色。
虹膜褐色,嘴、脚粉红色。
灰文鸟-->习性:
禾雀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平原和草地,也出没于苇塘、草甸、海岸红树林、水边灌丛、草地、农田、果园和城镇、乡村公园与花园中。
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偶尔也见成大群或与其他小鸟混群。多在灌丛和草丛上,也到地上活动和取食。主要以草子、水果、植物果实与种子为食,谷物成熟期间也常到农田地中觅食稻谷、玉米等农作物,繁殖期间主要以昆虫和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鸣声清脆。 [1] 相互联络的叫声(地声)是一种清脆的“tup”、“tluk”或“chluk”声,还有一种尖锐的“tack”声;惊叫声是尖锐化的地声;歌声是一种连续的像铃的声音后,跟以颤音和咯咯声,并常常以拖长的金属哨声音调结尾。
灰文鸟-->喂养:
繁殖饲养,饲养箱笼长45厘米、宽40厘米、高50厘米。繁殖时加巢箱,巢箱长10厘米、宽8厘米、高11厘米。供给棕榈纤维或碎干草,给鸟儿营巢。也可用粗竹筒代替巢箱,在竹筒的侧面开一直径为5厘米的洞口。主食为稗了6份、小米3份、黍子1份,另加芙蓉粉。青菜要充分供应。矿物质饲料牡蛎粉、骨粉和多种维生素也应充分供应。单只或成对观赏饲养,可选用芙蓉笼。
秋、冬、春三季都可以繁殖,一般间隔一个月左右一窝。为满足繁殖期营养需求,夏末秋初要给鸟增喂发情饲料,如鸡蛋米,并在鸟巢内铺垫棉花、棕悯丝、碎干草等。如果雄鸟追逐雌鸟,或在笼内上窜下跳,雌鸟经常进巢,有交配动作时说明就要产蛋了。白文鸟每窝产蛋3-7枚,多的可达8-10枚。一旦发现产蛋,即停喂鸡蛋米。产第二枚蛋以后,开始抱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