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
底部
回到
顶部
所在位置:-> 宠物之家-> 宠物百科-> 宠物详情

红额鹦鹉

原产地: 体型: 寿命: 参考价:
cwbk
红额鹦鹉-->简介:

红额金刚鹦鹉原产于南美洲玻利维亚特有品种,主要分布于大里奥斯、米斯克、坚而皮科马约谷。喜栖息于半干燥的山谷、并且以山谷附近森林的植被为活动范围,也常常喜欢飞到这些山谷附近的农田去觅食。1847年命名,无亚种。

 


红额鹦鹉-->形态特征:

鸟喙强劲有力,喙钩曲,上颌具有可活动关节,喙基部具有腊膜。肌肉质舌厚。脚短,强大,对趾型,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和攀援生活。鸟体为绿色;胸部、腹部和尾巴内侧覆羽为黄绿色;前额、头顶、眼睛后方延伸的条状羽毛均为红色。羽毛艳丽,具粉绒羽。

 


红额鹦鹉-->习性:

红额鹦鹉栖息于新西兰所有不同高度的森林,尤其是面积广泛的林区;灌木丛、草地、森林边缘地带、在小岛上延着海岸的地区等都是他们的活动范围。主要栖息在小岛的森林及周围小岛内的开阔灌木丛与草地上,偏好在森林边缘地带与开阔的地区活动。

在繁殖季大多成对或是以小群体活动,大部分在树顶或是树木在外侧的枝干上聚集;平时大多在靠近地面或是地面上觅食;对鸟通常整年都会离群独居,但也经常和其他同伴组成小群体;在春季会聚集在岛上的小水坑处,共同分享仅有的水源,一起饮用或是洗澡等。偶尔也会前往邻近的小岛上觅食,对人类相当友善,可以近距离接近;当觅食的时候会彼此发出清柔的交谈声,飞行的时候则会发出比较尖锐的鸣叫。

红额鹦鹉的鸣叫声听起来很像羊的叫声,在新西兰,它们的数量已不多,新西兰周围海岛的数量比新西兰本岛多,繁殖期外的时间常常成对或一小群在树上或灌木丛中活动,经常在地上或靠近地上的地方觅食,有时群集在有泉水或水塘旁饮水洗浴。

主要以树叶、植物嫩芽、花朵、花蜜、水果、浆果、大量的昆虫、动物剩下来的残渣或是屍体;有时候会捡食些小碎石块。同时在沿海地区也会觅食海藻、贻贝等。


红额鹦鹉-->喂养:

繁殖季节主要在10至12月,但全年均可繁殖,筑巢于树洞中,在树木较稀少的新西兰邻近岛屿的族群在树洞不足的情况下会筑巢在岩石裂缝与地洞内,一窝约产5枚卵;在欧洲移民还未到达新西兰时,它的数量很多,现在有些亚种的数量只剩数千只甚至数百只,而如今世界上的数量可能超过一万五千只,但常与黄额鹦鹉混种,所以有部分不是纯种的红额鹦鹉。

人工饲养卵生繁殖,成功率很高,约5个月即有生殖能力,但建议在完全成熟时(约1岁大时)再让它们繁殖,一对成熟的成鸟通常繁殖的欲望很高,全年都可繁殖,一年可生好几窝,一窝可产4-9枚卵枚,通常为5枚,孵化期19-20天,羽毛长成约35天,在幼鸟尚未离巢时,雌鸟可能继续生第2窝甚至第3窝,不建议连续不停的繁殖,如果发生最好将幼鸟抓出巢手养 ,以减轻亲鸟的负担。

0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