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眉柳莺

黄眉柳莺-->简介:
黄眉柳莺又称树串儿、槐串儿、白目眶丝。分布于亚洲东部至东北部地区、亚洲南部。在中国分布于东北、内蒙古、华南。1842年命名,共2个亚种。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
黄眉柳莺-->形态特征:
体形纤小,嘴细尖,上喙和下喙前部黑褐色,下喙基部近黄色;上体橄榄绿色,眉纹淡黄绿色,头部色泽较深,在头顶的中央贯以一条若隐若现的黄绿色纵纹;自眼先有一条暗褐色的纵纹,穿过眼睛,直达枕部;头的余部为黄色与绿褐色相混杂;背羽以橄榄绿色或褐色为主,上体包括两翅的内侧覆羽概呈橄榄绿色,翅具两道浅黄绿色翼斑;下体白色,胸、胁、尾下覆羽均稍沾绿黄色;尾羽黑褐色,雌雄两性羽色相似;虹膜暗褐色,跗蹠淡棕褐色。
黄眉柳莺-->习性:
栖息于海拔几米至4000米高原、山地和平原地带的森林中,包括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柳树丛和林缘灌丛,以及园林、果园、田野、村落、庭院等处。
黄眉柳莺常单独或三五成群活动,很少见其集成大群活动,但迁徙期间可见集大群。由于体小色绿,除非听到鸣叫声或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进行短距离窜飞时,通常难以发现。它很少落地,晨昏为活动高峰期。觅食各种树上的蚜虫及小型昆虫,尤其在水边的树上更常见。常飞落在树的下方,再窜跃向上,几乎从不停歇,动作轻巧、灵活、敏捷地在树上觅食。若不受干扰,可在树枝间长时间逗留,不停顿窜上窜下忙于觅食。由于体轻,甚至可在细枝和叶柄啄食叶上昆虫。捕到较大而无法吞下的昆虫时,常用嘴衔着虫子在树上摔打弄碎后再吞食之。飞行迅速,觅食时,只在树与树间窜飞,离去时则高飞。此鸟有一种特殊的动态,常在树上以两足为中心,左右摆动身体,不断地变动着身体的角度,以求在更大视野范围内寻得食物。
阴天、雨过天晴时,由于觅食活动频繁,不时听到。另一种为声音高亢的鸣啭,甚为悦耳。
主要以昆虫为食,未见飞捕。所食均为树上枝叶间的小虫。99.12%为动物性食物,其中昆虫占97.4%,以鞘翅目昆虫最多。主要有金龟甲、叶甲、蟓甲等害虫,其次是鳞翅目昆虫。此外,还有蝽象、夜跳蝉、蚂蚁、蚊蝇及蜂类等昆虫以及蜘蛛。
黄眉柳莺-->喂养:
黄眉柳莺繁殖期5-8月。迁入繁殖地15-20天后,开始配对。孵化期10-12天,个别达13天。孵卵由雌鸟负责。卵壳由亲鸟叼出巢外,未受精卵至亲鸟离巢时仍留在巢中。育雏期8-10天。皆由雌鸟承担育雏任务,育雏期亲鸟取食点多样,但以在树冠中、上层及灌丛上取食为主,有时亦见其飞至空中捕食,但未见到地面觅食。育雏期间,常见亲鸟从巢中衔出雏鸟的粪便,以保持巢的清洁。雏鸟留巢期8-10天。离巢后的雏鸟尚不能自立,由近而远离开巢位,不再归巢。且常隐蔽于灌丛或草丛中等候亲鸟喂养,亲鸟在巢外育雏8-10天后,幼鸟才会自啄食物,独立生活,但幼鸟飞翔能力、避敌能力、取食的多样性、灵活性,尚须锻炼,逐渐成熟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