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芬氏凤头鹦鹉

戈芬氏凤头鹦鹉-->简介:
戈芬氏凤头鹦鹉(学名:Cacatua goffiniana)又称小白巴丹、戈氏凤头鹦鹉,原产于亚洲南部、大洋洲北部岛屿,包括印尼南摩鹿加群岛的塔宁巴岛,邻近的岛屿如牙德纳岛、拉瑞岛。1863年命名,无亚种。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近危(NT)。
1992年列为《华盛顿公约》附录一的保育类野生动物;
戈芬氏凤头鹦鹉-->形态特征:
戈芬氏凤头鹦鹉体长32厘米,是一种羽毛白色的小鹦鹉。 眼先有一块清晰的粉红色的色调,脸颊和耳覆羽透出淡黄色的色彩。身体的羽毛基本上是透粉红色,特别是在下部和胸部有粉红色的外观。翅膀和尾巴下面的有内螺纹黄色。喙是灰白色。眼圈偏蓝的白色。虹膜为褐色,脚黑灰色。雌鸟的虹膜比她的伴侣更红。
戈芬氏凤头鹦鹉-->习性:
戈芬氏鹦鹉主要生活在沿海的森林。也发现于次生林和和再生造林的地块,或稀疏与零星树木的地区。在印尼的马鲁古省,野生种群(即回到野外)也延伸到启群岛。
鉴于其范围非常小的规模,被认为是单型种。人类对该物种的生活方式知之甚少。生活中往往在集大群,最多可达300多只。常出现在海岸边的低地森林内,有时会到农作物区内觅食,尤其爱在玉米田中吃农作物。
戈芬氏凤头鹦鹉-->喂养:
筑巢于树洞内, 一次产 2-3枚卵,雌雄轮流孵雏,30 天后孵化,雏鸟的绒毛淡黄色,10周左右后羽毛长成;约需10个星期后离巢。刚起步后仍然依赖于的父母提供几个星期的食物。
人为饲养的戈芬氏凤头鹦鹉繁殖难度略高,将巢箱安置在阴暗的角落,一窝约产3颗卵,但常有蛋未受精的情形发生,孵化期约28-30天,8-10周后羽毛长成。
共0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