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
底部
回到
顶部
所在位置:-> 宠物之家-> 宠物百科-> 宠物详情

藏獒

原产地: 中国 体型: 大型 寿命: 15年左右 参考价: 5000-50000元
cwbk
藏獒-->简介:

藏獒(藏语:Dokhyi,英语:Tibetan Mastiff)是由藏族牧民所培育的高大凶猛的护卫犬,又名西藏獒犬。该犬体形高大,体格强壮,结构匀称,肌肉发达;成年藏獒体重45~70千克,体高60~72厘米,体长70~82厘米。广泛分布在海拔2700米以上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区域,适应高寒缺氧气候,短跑时速较快,偏肉食。该犬性格倔犟,攻击能力强,对陌生人有强烈的敌意;忠于主人,记忆力强。

藏獒力大,足以使只小金钱豹或三只恶狼败阵,这使它们赢得“神犬”美誉,藏獒也是世界上唯一敢与猛兽搏斗的犬类。藏獒在藏族家庭中普遍受重视。在荒无人烟的高原上,一旦出现野兽侵袭,唯有藏獒能助一臂之力,救助牧主。藏獒可作为畜牧犬、护卫犬和伴侣犬,是中国优秀的原始地方品种。


藏獒-->形态特征:

体形外貌:体形高大,体格强壮,结构匀称,肌肉发达,体长大于体高;背腰宽平,前后宽度基本一致;胸宽、深至肘位,肋骨部分有弹性;腹部微收;臀部宽短;背线侧观,髂关节比前肩胛骨峰部略高。成年藏獒体重45~70千克,体高60~72厘米,体长70~82厘米。

头部:头大额宽,颈毛厚,呈皱领状;顶骨略圆,宽广且平;吻部粗短丰满,微呈方形;上唇紧贴犬腭,微呈吊唇;下唇不吊垂;牙齿有力且排列整齐,呈剪刀状咬合;两耳下垂,紧贴头的两侧,长宽比例接近,呈“V”字形;耳背有饰毛,平贴颊部。眼小呈杏仁状或三角状,大小适中;眼球为褐色或黑色,四眼型的眉心侧有对称的黄色圆点。下眼睑外翻或眼球下陷均为缺点;鼻形宽大,鼻孔圆形。鼻和唇多呈黑色;白色藏獒的鼻和唇呈粉红色。

颈部:粗壮,长度适中;颈毛丰满,由肩部延伸至前襟,长而密的颈毛形成独特的皱领状;颈下松弛下垂,形成环状皱褶。

胸部:深阔发达,双腿间距大,肋骨开张良好。

前肢:粗壮直立且相互平行,肩位与地面垂直。

后肢:有力,肌肉发达,关节坚实;后膝关节角度适当,少许倾斜,脚跗关节低;从后观察其两肘垂直平行。

脚趾:脚趾靠拢且大小适度,趾拱、足垫厚而坚韧,呈猫爪状。

被毛:独特的双层被毛,底层被毛细密柔软,外层被毛粗长;被毛长度8~30厘米。按颈毛、臀毛、尾毛、背毛、体毛、腿毛、脸毛的顺序长度逐渐递减;颈毛、臀毛、尾毛较长;头和四肢下部毛短。

毛色:藏獒的毛色类型主要有4种:①黑背黄腹(铁包金):黑背,黄色或棕红色腿毛,两眼上方有两个明显对称的黄色或棕红色圆点(俗称四眼);头部、前胸部及四肢的黄色或棕红色对称分割;前后爪部黄色或棕红色或覆有黑斑(点);毛色齐,颈下方或胸前有白色斑块(胸花)。②黑色:全身黑色。③黄色或棕红色:全身毛色为金黄、杏黄、草黄、橘黄、红棕,被毛有黑色毛尖。④白色:全身白毛,微黄。

尾巴:尾根粗毛密长,卷于臀上,下垂时尾尖卷曲。尾型以菊花状为佳。


藏獒-->习性:

争斗行为是藏獒个体间在发生冲突时的反应,由攻击与逃避两部分组成。当两个陌生的藏獒个体相遇时,双方都面临进攻或逃走的矛盾。所以,从个体生存的角度,在面对强手时以逃为佳,所以逃避实质是争斗行为里的一种消极形式。同理,不动反应则是逃避行为的一种特殊形式。

攻击行为一般都是在同性别藏獒个体间进行,有时也能指向异性。藏獒用于种内的攻击行为纯属竞争的性质,所争的对象有生物的和非生物环境(如配偶、食物、栖身住所、交配场地等),藏獒的种内争斗多会造成伤残,但争斗行为是藏獒群体内建立次序所不可缺少的,是藏獒社会行为中的一种。在争斗中优胜的藏獒,可以获得在交配、食物等诸多方面的优先和特殊,但同时也须承担相应的责任,诸如保卫领地、护卫群体等功能。所以,藏葵的争斗行为有许多生物学意义,它能促使藏葵以个体、配偶或小群为单位,在栖息地保持均匀的分布;能在群体过大时迫使多余的成员转移疏散,特别是种内争斗在自然交配时利于藏獒保持优生,使强者多留后代,保证种群的强盛,但在人工选配时不会产生以上作用。

藏獒个体间的争斗旨在驱逐对方但是很凶猛的藏獒,在争斗时往往会使用致命的手段。不过群内藏葵的争斗大多采取一种无害的形式,所以这类争斗也叫形式化的争斗。它实际上要比杀伤性的争斗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力量。藏獒群内的争斗的形式基本上是相同或相近的,表现有规则性,如开始时先发声威吓,只要对方退让,争斗即告结束。


藏獒-->喂养:
0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