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喉草雀

黑喉草雀-->简介:
黑喉草雀(学名:Poephila cincta)又称巴森雀、牧师鸟,原产于大洋洲东部、东北部,栖息于稀疏林地地带、草原溪流附近。1837年命名,共2个亚种。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
黑喉草雀指名亚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
黑喉草雀-->形态特征:
体型小,嘴圆锥形而常有鲜明的色彩。体长11-12厘米,体重11-17克。眼与喙间有一黑带。头部银灰色,胁、喉、上胸一带有领带状黑斑。雌雄同色,雄鸟嘴峰突起较高。头部银灰色。上体灰褐色,腰部为白色。胸腹部为灰褐色,颊、喉、上胸的羽毛上有一领结状黑斑,所以俗称“牧师”。嘴为黑色。雌鸟体形较小,嘴峰较平直,喉部、上胸部的黑斑是横向发展的。
黑喉草雀-->习性:
黑喉草雀栖息地为森林或稀疏林地带,或在草原旁的水流周围。它们通常避开人口稠密的地区和村庄,但偶尔也会出现在耕地的边缘。该鸟要么在地上觅食,要么栖息在草茎上,可以直接从穗中提取种子。
黑喉草雀主要吃草籽和植物,但也捕捉飞虫、蜘蛛和蚂蚁来补充它们的饮食。它的叫声与长尾草雀的叫声非常相似,尽管它们的叫声与长尾草雀的叫声相似,但它们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并不相同。黑喉草雀发出相对温和的“tet”,但也发出相当粗糙的“twiiiiiiii”或“wiiit”口哨声。它的警报声是一声甜美而奇怪的“贝克-贝克-贝卡德克”。它的歌声与长尾草雀非常相似,但更沙哑、更柔和、更不尖锐。
黑喉草雀-->喂养:
黑喉草雀的巢放置在桉树枝的末端、树洞、白蚁丘或废弃的猛禽巢穴。每窝产蛋4-9枚,卵白色,孵化期为15天,可用十姐妹或金山珍珠代为孵育。孵化育雏期间室内温度以20℃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