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腰鹦鹉

红腰鹦鹉-->简介:
红腰鹦鹉(学名:Psephotus haematonotus)又称红臀鹦鹉、红背鹦鹉、美声鹦鹉,原产于大洋洲澳大利亚东南部。1838年命名,共2个亚种。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 ver3.1——无危(LC)。
红腰鹦鹉-->形态特征:
红腰鹦鹉体长约27厘米,体重55-85克,这种鹦鹉头部为浅绿色,有光泽,略带虹彩;前额、头顶前端和脸颊下方带有蓝色;胸部黄绿色;腹部带有明显的黄色;尾巴内侧覆羽白色;颈部和背部为深蓝绿色;背部下方红色;翅膀外侧中间覆羽为黄色;翅膀弯曲的地方、内侧覆羽和外测主要覆羽附近的羽毛为蓝紫色;翅膀内中间覆羽和次要飞行羽为蓝绿色,尾巴内侧浅蓝色;尾巴上方覆羽绿色;鸟喙灰黑色;虹膜深棕色。
红腰鹦鹉-->习性:
红腰鹦鹉主要栖息于开阔的林地、果园、桉树丛林、热带草原、农耕区、充满树木的牧地、以及当地的红树林。生活在海拔约1100米高,年降水量少于800毫米,有水源流经的地区。
红腰鹦鹉平时大多成对或是以小群体活动,平时大多在地面觅食,在冬季会聚集高达100只的数量,红腰鹦鹉喜欢争斗,不怕人,适应力强,雄鸟有攻击雌鸟和后代的习性。
红腰鹦鹉倾向于在地面上觅食,但也很常见看到它们在树木和灌木中觅食。主要以草地和灌木种子、地面上的植被、植物嫩芽、浆果、水果、花朵、谷物、昆虫以及其幼虫等为食。
红腰鹦鹉-->喂养:
红腰鹦鹉在野外的繁殖期是7月至第二年的1月,洞巢选择在桉树上,也可以位于树桩上,甚至建筑物的屋檐等合适的位置。往往靠近水源,或在农场和郊区的建筑物附近,每巢产2-8枚卵,雌性独自孵化约20天,由雄性定期喂食。幼鸟留巢期约4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