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头鹦哥

鳞头鹦哥-->简介:
鳞头鹦哥(学名:Pionus maximiliani)又称鳞头鹦鹉、麦克希米伦氏鹦鹉,分布于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和巴拉圭。1820年命名,共4个亚种。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鳞头鹦哥-->形态特征:
鳞头鹦哥体长29厘米,体重233-293克。头上的羽毛,经常性的以鳞片状竖起。成鸟羽毛一般暗绿色,下体苍白,青铜色、棕色和褐色相杂,前额和洛雷斯黑绿色,下颏是沉闷的蓝色,喉咙带的羽毛有金属光泽,臂部红色,尾下覆羽蓝色和黄绿色。鸟喙暗黄色,喙基深灰色,白色裸眼环的前后端有两段灰斑,眼睛深褐色。
鳞头鹦哥-->习性:
主要栖息于南美的热带雨林、树木繁茂的地区和次生林。喜聚群活动。食物以种子、坚果和浆果为主。
鳞头鹦哥-->喂养:
在北美,在野外的繁殖季节从2月到7月。雌鸟一般每窝产3-5枚卵,孵化期24-26天。雏鸟羽毛丰满要8-12周。
人工饲养的鳞头鹦哥,第一周的雏鸡最好是让父母照顾,然后喂养各种绿色食品和黄粉虫。玉米芯是一种最佳的断哺食品。到了繁殖季节,咄咄逼人的雄鸟常常会非常强势,保护雌鸟的一种选择是剪短雄的翅膀。